2025年5月10日西雅圖雷藏寺蓮花童子本尊法同修報導

2025年5月10日西雅圖雷藏寺蓮花童子本尊法同修報導
【西雅圖雷藏寺訊/蓮妍】

2025年5月10日同修蓮花童子本尊法,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開示,蓮花童子是來自西方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就是盧師尊的本地,而瑤池金母開啟了蓮花童子的真佛宗,盧師尊發的願是地藏菩薩的願,「眾生成佛,祂才成佛;眾生不成佛,誓不成佛」,因此,以瑤池金母、阿彌陀佛、地藏菩薩為自己的本尊。

接著重申《楞嚴經》的重要性,這是能讓人開悟的經典,只有開悟的人才能夠講開悟的經典,否則只是以迷引迷。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客居在地球上,很短暫,有一天會離開地球,或者重新回來,從這裡你就可以去領會什麼是開悟。你如果找到真正的我,就明白了妙明真心、無生無死的根本,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《楞嚴經》最重要的地方,也是維摩詰居士在《維摩詰經》裡講的不二法門。

接著《你問我答》。

弟子問:弟子想要修持「準提鏡第三眼」,但看到佛經中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有提到,佛言:「若依法誦持一心精勤,功力說不可盡。此壇鏡法不得人見,若見即不好、不成畢,須密之。」但弟子修法時,家人雖盡量不打擾,但難免會從旁經過壇城,可能會窺見鏡壇,是否鏡壇便會失效,而法門也無法成就呢?

聖尊答:關於鏡壇的事情,一般是屬於比較秘密的。修這個法,第一個一定要在靜室,也就是很安靜的地方。你如果在修法當中,被人看到或者打擾,那就沒有辦法,在入三昧的時候被打擾也不行。

準提佛母的鏡壇法,自己本身要有一個靜室,壇城的安法也是一樣,一面鏡子——準提鏡,也不一定要佛像,擺上了兩排的八供,前一排是做供養,後一排是觀想。香、花、燈、茶、果,另外還有一個如意螺、還要有一個滑水(沐浴水)、一個淨水,還有一個放香粉,放一點香料的水,三種。一定要兩排的供養。

聖尊講授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。

「即時如來。從胸卍字。涌出寶光。其光晃昱有百千色。」
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從祂胸前的卍字,流出寶光,光非常亮,有幾百種、幾千種的顏色。

胸前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,叫做吉祥旋。古時翻譯這個卍,不叫「萬」(讀音),叫「德」字。後來到了魏晉南北朝,流支三藏才說這個卍是萬字,其實也是萬德莊嚴、萬德交歸、萬德吉祥的意思。

「十方微塵。普佛世界。一時周遍。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。」
這個光一出去,就把十方世界的佛國、所有如來的頂全都碰到了,全部的佛國淨土都有這種光亮,所有的剎土,跟所有的如來頂上都有這種光。

「旋至阿難。及諸大眾。」
這光再回到阿難尊者的頭頂上,以及海會所有當時的大眾,全部都被這吉祥旋的光照到。

「告阿難言。吾今為汝建大法幢。」
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:「我現在為你建一個大法幢。」

大法幢,就是很高的旗子,表示很威猛、最有力量,可以救度眾生。

「亦令十方一切眾生。獲妙微密。性淨明心。得清淨眼。」
也要讓十方一切眾生獲得妙明真心——很細微、秘密、清淨光明的心,也就是佛心,而佛的心也就是妙明真心。當你已經開了佛眼,見證了佛性,明心見性,這時候的眼叫做清淨眼。

「阿難。汝先答我。見光明拳。此拳光明。因何所有。云何成拳。汝將誰見。」
阿難,你先回答我,你看到我伸拳,拳上面有光,為什麼會有?為什麼你看到光明拳?

「阿難言。由佛全體閻浮檀金。赩如寶山。清淨所生。故有光明。我實眼觀。五輪指端。屈握示人。故有拳相。」
阿難尊者回答:「釋迦牟尼佛的身體本來就是黃金色的,這金色很亮,像一座寶山一樣。因為清淨,所以會產生光明。我用眼睛看,佛伸出五個指頭,屈握成拳來讓我看,我看見光明拳的相。」

「佛告阿難。如來今日實言告汝。諸有智者。要以譬喻而得開悟。」
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:「我今天實話告訴你,所有有智慧的人,要用譬喻才能夠開悟。」

釋迦牟尼佛講過一部經典,叫做《譬喻經》,完全都是用譬喻的。所有有智慧的佛,都必須要用譬喻才能得到開悟。

「阿難。譬如我拳。若無我手。不成我拳。若無汝眼。不成汝見。以汝眼根。例我拳理。其義均不。」
阿難,如果我沒有手,就沒有拳;如果你沒有眼睛,也看不到我的光明拳。用你的眼睛來比喻我的這個拳的道理,意義是不是一樣呢?

「阿難言。唯然。世尊。既無我眼。不成我見。以我眼根。例如來拳。事義相類。」
阿難講:「那當然啊,如果沒有我的眼睛,就看不到佛的光明拳。用我的眼根,來類比如來有沒有拳,事實上是同樣的意思。」

「佛告阿難。汝言相類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」
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尊者:「你說意義是一樣的,但不是這樣的。為什麼不一樣呢?」

「如無手人。拳畢竟滅。彼無眼者。非見全無。所以者何。」
人如果沒有手,拳頭就滅了、沒有了。你如果沒有眼睛,但你還是可以看見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

「阿難。汝試於途。詢問盲人。汝何所見。彼諸盲人。必來答汝。我今眼前。唯見黑暗。更無他矚。」
阿難,你在路上看到瞎眼的人,問他看到什麼?他一定回答你:「我現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黑暗,其他什麼都看不到。」

「以是義觀。前塵自暗。見何虧損。」
想想看,你看到的全部都是黑暗,但是你這個「看」,有少些什麼嗎?

「阿難言。諸盲眼前。唯睹黑暗。云何成見。」
阿難回答:「很多盲人眼睛所看到的就是黑暗,哪裡能夠看見什麼?」

「佛告阿難。諸盲無眼唯觀黑暗。與有眼人處於暗室。二黑有別。為無有別。」
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:「一個瞎子看到黑暗,另外一個有眼睛的人在暗室裡面,他看到的也是黑暗,這有分別呢?還是沒有分別呢?」

「如是。世尊。此暗中人。與彼群盲。二黑較量。曾無有異。」
阿難告訴釋迦牟尼佛:「一個有眼睛的人,處在暗室裡面,都沒有燈光,他看到是黑暗,一個瞎子看到的也是黑暗,這應該是沒有什麼分別的。」

「阿難。若無眼人。全見前黑。忽得眼光。還於前塵見種種色。名眼見者。」
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:「如果沒有眼睛的人,看到的全部都是黑暗,突然間眼睛有亮光來了,還可以在當中看到種種的東西,這是眼睛的看見。」

「彼暗中人。全見前黑。忽獲燈光。亦於前塵見種種色。應名燈見。」
另外有眼睛的人,看到前面黝黑,突然間有了燈光,看到所有的東西了,這不叫眼見,這叫做燈見。

因為有燈,你才看見;沒有燈,你就看不見,所以這叫燈見。

「若燈見者。燈能有見。自不名燈。」
燈本身是無情之物,並不是有情之物。如果是燈見的人,燈都能夠看到,當然不能叫做燈。

「又則燈觀。何關汝事。」
那是燈的看見,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
「是故當知。燈能顯色。如是見者。是眼非燈。」
因此,我們知道燈能夠讓你看到很多東西,你這樣子看到是用你的眼根,並不是燈。

「眼能顯色。如是見性。是心非眼。」
如果你能夠這樣子看見,那是你的心,而不是你的眼。

燈是無情之物,所以不能叫燈見,而是心見,是你的心看到了,佛陀是這樣子講的,「是心非眼」,不是你的眼睛看到的,是你的心看到的。

「阿難雖復得聞是言。與諸大眾。口已默然。心未開悟。猶冀如來慈音宣示。合掌清心。佇佛悲誨。」
阿難尊者聽到這些講解,跟與會大眾都沉默不說話,其實每一個人都不懂、沒有開悟。大家仍然合掌站立著,還希望聽釋迦牟尼佛慈悲的教誨。

這部經講到這裡,開悟在哪裡?釋迦牟尼佛又要做比喻了,接下來明天那段就會更清楚。

聖尊向大家稍微點一下,從前六祖惠能拿到五祖弘忍的衣缽回廣東時,在半路上到了一個僧團,剛好有一個旗竿上的旗子在飄動。有一個和尚講:「是旗子在動。」另一個和尚講:「不是旗子在動,是風在動。」六祖惠能講:「不是旗子在動,也不是風在動,是你的心在動。」這個比喻很好,但這還不是妙明真心,重點在當你看到旗子在動的時候,用的是什麼心?你看到旗子在動,是你心在動,如果你沒有看到旗子在動呢?你心還是在的。所以,六祖惠能所講的心動,那還是因為你看到旗子動,你心才動。不管是風動、旗子動,都是你心在動。如果你心不動,那才是妙明真心。

聖尊帶領大眾頂禮壇城,持拂麈一一加持與會大眾,今晚的同修活動圓滿落幕。感恩聖尊慈悲講述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,教導弟子們甚深的開悟智慧!人人歡喜踴躍,殷殷期盼明日聖尊繼續開示無上珍貴的佛慧!

2025真佛宗為世界祈福 「一生一咒」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,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,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: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,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。每持滿一百萬遍者,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,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