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11日彩虹雷藏寺聖觀音護摩大法會報導
#TBSN蓮花韻霜報導
2025年5月11日蓮生法王蒞臨彩虹雷藏寺主持「聖觀音」護摩法會,今天是母親節,法語開示前法王祝福天下的母親健康快樂。
法王通知大家:下個禮拜天5月18日下午3點,將舉行愛染明王的護摩法會。真佛宗有兩尊敬愛尊,一尊是愛染明王,另一尊是咕嚕咕咧佛母。愛染明王坐在一個寶瓶之上,祂的手印是交叉印。祂的心咒:「吽,吒只吽,惹。」這是最短、最精要的咒語。
看到「請佛住世」這一幕,法王內心感到驚奇,也有所感悟。法王表示,人生一切順其自然,不必強求。生命的意義,不在於長短,而在於價值。一個人即使生命短暫,但有意義,那就是長壽;若長而沒有價值,那就是短壽。所以希望我們每一位修行人,都能過得有價值、有意義。
週六時談到釋迦牟尼佛的一個比喻:「沒有手與眼,開悟在哪裡?」很多人聽完後不懂。於是法王拿黃金與石頭做一個簡單的比喻解釋開悟的道理:
今天恰巧是聖觀音第一富豪法,這裡有一塊黃金,重量是1公斤,價值高達10萬7千美金;還有一枚伊莉莎白二世的金幣,價值3千美元,兩者相加約為11萬美元。黃金閃耀光芒,是世人所追求的財富象徵。法王再拿一塊地上撿來的石頭,笑說這石頭不值錢,隨處可得。
這兩樣東西有何不同?從本質上來說,它們都是礦物質,皆從地裡挖出來,因此是一樣的。但在世人眼中,它們又不一樣:黃金珍貴,石頭平凡無價。這樣的差異來自於人的眼光與價值判斷。
真正的開悟,是什麼?就是無所得。無論是黃金還是石頭,我們在世上都只能暫時擁有,最終一樣也帶不走。當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的眼睛不被這個色塵所迷,喜歡或不喜歡、愛與不愛、有價值或沒有價值,不被外界的東西所迷惑而一直在輪迴、在造業。如果你的心靜止下來,對任何事物皆不動心,那就是開悟,你那個不動的心,就叫做明心。
法王再做一個比喻,所謂一指禪,楞嚴經雖然像禪宗的風格,講明心見性,但它又包含密宗的特質,因為有楞嚴咒,不像禪宗。
有一位和尚叫一指禪,有人問他什麼是明心見性、佛性,他什麼也不說,只舉一根手指。你明白了就是明白,不明白還是不明白。有人再問什麼叫做開悟明心?弟子也學着他,只舉一指回答。結果師父看了,火大,拿刀把他手指砍掉。弟子再想舉指示意時發現,沒指頭了,反而頓悟了。意思是:有指是開悟,沒指也是開悟,開悟不在形式,而在那當下的心。
釋迦牟尼佛也說:「你看到我的光明拳嗎?如果我沒有手臂,你看到什麼?」阿難說:「什麼也看不到。」其實佛要說的是:有手、無手,你有眼睛没有眼睛不影響那個不動的佛性。所以法王用這個比喻讓大家明白,楞嚴經中講的開悟,是要你從內心去體悟,不執著於表象,真正的開悟,就是覺悟到那個不動的心,這才叫做「心」。
今天我們修的是「聖觀音第一富豪法」。真正的富豪,是成佛的人。世上的財富只是短暫的,它會讓我們產生迷惑。但在活著的時候,如果我們有財富,可以行善、布施、幫助別人,這是好的。
我們要在人間做第一富豪,也要在天上做第一富豪。人間的富豪只是暫時的,而成佛才是真正的永恆富豪。
「嗡嘛呢唄咪吽」代表聖觀音,「打札不則」是天下第一、代表財富,「古魯耶」是第一,「梭哈」是圓滿。念這個咒,就是在修聖觀音的財富法,不只是物質財富,更是通往極樂世界、成佛之路的法門。聖觀音的手印是「第一富豪」的象徵。
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都被慾望控制,導致輪迴不止。開悟,就是能明白真心本性,脫離這些慾望的束縛。像《心經》說的:「以無所得故」,就是放下執著,才能證得菩薩或阿羅漢果位。
散花天女問舍利弗怎麼開悟,他回答:「以無所得」。這就是佛菩薩能成道的原因。我們如果被財、色、名、利迷住,就永遠困在輪迴中;只有放下不被迷惑,保有妙明真心,才能真正開悟。
人生在娑婆世界如同做客,不斷地搬遷、流浪。我們找不到真正的家,是因為沒有認回自己的主人—那個清淨的本性。開悟,就是找回真正的自己。
進入主題【你問我答】互動時間,來自馬來西亞的弟子提問:
師尊於1995年8月19日傳授「咕嚕咕咧佛母」不共大法。根本上師的開示如下:
當你變成咕嚕咕咧的時候,你的心間放光時,召請所有的佛菩薩跟祂的眷屬來做灌頂,這個灌頂對你自己本身有益處的,對所有的人有好處,這個灌頂的咒語是用寶瓶,我們知道有一個叫做灌頂瓶,是裝水的,是用灌浴,給自己灌頂,也可以用做沐浴的,祂這個咒叫做「嗡。別炸巴哇。阿比柯炸。吽。」這個是表示一切清淨。
弟子想請示師尊可否觀想金剛薩埵放光加持灌頂瓶,然後持誦百字明咒,再持這個加持灌頂真言,之後再將灌頂瓶裡的甘露水拿來喝及沐浴。弟子想請示師尊這樣做是否如法?
(註:灌頂瓶是弟子親自購買的,然後將礦泉水放入灌頂瓶。)
法王回答蓮花治豪的提問:
咕嚕咕咧佛母是屬於敬愛尊,修法可廣度眾生,偏重於敬愛、攝受法門。
而金剛薩埵則代表五方佛的法王子,祂的修法範圍廣泛,百字明咒屬於「空性法門」,具有清淨業障、灌頂加持的功德。
法王本身在修法時觀想皈依樹諸尊,即無量佛、菩薩、圓覺、阿羅漢、金剛護法等,融為一體,放光加持。而誦百字明咒時,可觀想金剛薩埵灌頂瓶放光,進行加持;加持灌頂真言、飲用甘露水與沐浴皆如法。一切佛菩薩皆可化為光明,進入行者身心,全身即成佛菩薩;特別觀想某一尊加持也是可以的。
如《楞嚴經》所說:「光光相照」,代表佛光遍照百千世界,互相交融、普照十方後再回灌頂行者,這是如法的。
緊接著,蓮生法王講解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
【爾時世尊。舒兜羅綿網相光手,開五輪指,誨敕阿難,及諸大眾。我初成道,於鹿園中,為阿若多五比丘等,及汝四眾言。一切眾生,不成菩提,及阿羅漢,皆由客塵煩惱所誤。汝等當時,因何開悟,今成聖果。】
法王解釋經意:-
佛陀伸出發光的手,如極細的印度棉般柔細光亮,打開五指象徵地水火風空五大,對阿難尊者説。祂回憶自己初成佛時,在鹿野苑為五比丘(以憍陳如為首)初轉法輪,指出眾生不能成佛,是因為被「客塵煩惱」所迷惑,執著於色相。祂並詢問五比丘當時是如何覺悟得證的。
【時憍陳那,起立白佛。我今長老,於大眾中,獨得解名。因悟客塵二字成果。世尊,譬如行客,投寄旅亭,或宿或食,食宿事畢,俶裝前途,不遑安住。若實主人,自無攸往。如是思惟,不住名客,住名主人,以不住者,名為客義。又如新霽。清暘升天,光入隙中,發明空中諸有塵相。塵質搖動,虛空寂然。如是思惟,澄寂名空。搖動名塵。以搖動者,名為塵義。佛言如是。】
憍陳那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一位出家弟子,也是第一位證得阿羅漢,故尊稱為僧團長老。他因體悟「客塵」二字而開悟,明白人在世如同過客,被外界名利、情欲所迷,無法安住於真心,因此陷於輪迴。佛以旅人投宿為喻,指出凡夫如行客,不斷奔波流浪,而覺者如主人,安住不動;就像太陽本身不動,但陽光四處照耀一樣,虚空本來就很安静的;而那些會變動的、像光一樣的東西,其實是「客塵」,也就是外來的干擾。憍陳如就是體悟到這一點,才讓自己的心真正安住下來、不再被動搖。
「六賊」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六個感官像賊一樣,會讓我們被外界的聲色所迷惑,心就跟著流浪、不安定。修行即是斷除眼耳鼻舌身意六賊,止息妄動。
當你的心開悟,你看到自己了,你知道不能夠在娑婆世界六道當中輪迴,那個才是無生無死的妙明真心。世人因拼財、名、地位而沉迷六道,皆為過客,唯有心不動,你要領會到無所得,方為真正的主人,得以出離輪迴、證得解脫。
結束精彩的法語開示後,法王慈悲賜授現場與會大眾「聖觀音第一富豪法」灌頂,法會圓滿落幕。
#彩虹雷藏寺法會報名 鏈接: https://tbs-rainbow.org/Donate
#聖觀音
下星期法會主尊為#愛染明王